RPC

context

每次面试都会被问rpc,但实际上我不是很熟,用的也不多啊。

概念

RPC(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)远程过程调用协议,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,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。简言之,RPC使得程序能够像访问本地系统资源一样,去访问远端系统资源。比较关键的一些方面包括:通讯协议、序列化、资源(接口)描述、服务框架、性能、语言支持等。

RPC就是从一台机器(客户端)上通过参数传递的方式调用另一台机器(服务器)上的一个函数或方法(可以统称为服务)并得到返回的结果。

架构组件

  • 客户端(Client):服务调用方/服务消费者
  •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:存放服务端地址信息,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数据信息打包成网络消息,再通过网络传输发送给服务端
  • 服务端存根 (Server Stub):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消息并进行解包,然后再调用本地服务进行处理
  • 服务端 (Server):服务的真正提供者

具体调用过程

  1. 服务消费者(client客户端)通过调用本地服务的方式调用需要消费的服务;
  2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调用请求后负责将方法、入参等信息序列化(组装)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;
  3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找到远程的服务地址,并且将消息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端;
  4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操作);
  5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进行相关处理;
  6. 本地服务执行具体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;
  7. 服务端存根(server stub)将返回结果重新打包成消息(序列化)并通过网络发送至消费方;
  8. 客户端存根(client stub)接收到消息,并进行解码(反序列化);
  9. 服务消费方得到最终结果

关键技术

  • 动态代理

生成Client Stub(客户端存根)和Server Stub(服务端存根)的时候需要用到Java动态代理技术,可以使用JDK提供的原生的动态代理机制,也可以使用开源的:CGLib代理,Javassist字节码生成技术。

  •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

    在网络中,所有的数据都将会被转化为字节进行传送,所以为了能够使参数对象在网络中进行传输,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。

    • 序列化:把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序列化,也就是编码的过程
    • 反序列化:把字节序列恢复为对象的过程称为对象的反序列化,也就是解码的过程
  • NIO通信

出于并发性能的考虑,传统的阻塞式 IO 显然不太合适,因此我们需要异步的 IO,即 NIO。Java 提供了 NIO 的解决方案,Java 7 也提供了更优秀的 NIO.2 支持。可以选择Netty或者MINA来解决NIO数据传输的问题。

  • 服务注册中心

可选:Redis、Zookeeper、Consul 、Etcd。一般使用ZooKeeper提供服务注册与发现功能,解决单点故障以及分布式部署的问题(注册中心)。